国产脑起搏器上市 帕金森患者迎利好

     


       手脚震颤、肢体僵硬、行动迟缓、运动失调,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逐渐攀升,我国已有2400万帕金森患者,其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65岁以上人群中达到了1.7%,患者超过300万。
     帕金森病在我国处于认知度低、就诊率低、诊断率低的状态。
     此病无法治愈,但如果通过积极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办法。
   药物治疗已经很成熟,主要用一种名为左旋多巴的药物,它可以让患者的运动症状在较长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但其实帕金森病其实存在多种运动症状,同时存在多种非运动症状,比如焦虑、痴呆等,这类症状往往发生在帕金森运动症的前期,对于他们,药物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于是,手术成为了他们的另一种选择。
     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唐凯告诉记者,外科手术目前分为两种,一种是毁损手术,原理是把脑内的某一个结构破坏掉,从临床效果看,对一些帕金森患者是有效的。但它毕竟是一个破坏性手术,还是有一些争议。
     另一种是脑深部刺激电极植入手术,也就是常说的脑起搏器(DBS)手术。
     这类手术曾被誉为是近30年来帕金森病治疗中最大的突破,在国外已经是常规手术,十分成熟。
     2000年,我国引入这一术式,但由于手术费用较高,一直未广泛铺开。记者了解到,目前省内几家大医院都可以开展这类手术,但一年做的数量也才100多例。
     唐凯主任表示,这类手术适用于75岁以下,内科治疗5年以上、服用药物作用减退、或者需要加大药量,同时对生活质量要求比较高的患者。
     这类患者可以选择到神经外科看诊,由专业医生判定是否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年过六旬的魏伯就是这样一位患者。他患帕金森病多年,主要症状为动作迟缓,僵硬。
     他长期服用药物,早期药物效果尚能改善症状,但是近年来随着病情的进展,用药剂量不断增加,效果却越来越差,“开关期”,“异动”等副作用症状逐渐加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严重时连落在身上的一只蚊子都不能打死”。
     魏伯这种对自己身体都完全无法控制非常痛苦和无奈,甚至萌生了轻生的念头。
     近日,他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求治,经过神经内科好神经外科医生的评估,发现他适合用脑深部刺激电极植入的方式治疗。
     就在前几天,医生就为他实施了这样的手术,术后复查,清醒后动作僵硬等症状明显好转,效果显著。
     魏伯接受的脑起搏器手术,原理是在脑部的一个特定位置,用微创的方式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释放高频电刺激,减轻帕金森病症状。
   这样的电极植入体内,不会有副作用,因为它的参数可以通过植入锁骨下的一个小小的刺激器进行随时调整。
       
唐凯主任表示,我国帕金森病患者逐年增多,全国约有24 0 0万帕金森病患者,其中约有20 0万人处于服用药物效果不良的中期阶段,适宜接受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在没有国产起搏器之前,患者要植入进口品牌的起搏器,费用高昂。如果需要双侧植入两个起搏器,费用超过30万元。如今我国自主品牌的两种起搏器投入使用后,双侧植入的费用可减少到20万元左右。”目前的国产起搏器可充电型能使用15年左右。(文章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