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早期肺癌检出率高、低剂量螺旋CT,哪些人群需要做?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的恶性肿瘤。在中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第一位,被称为“第一大癌”。

由于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公众对肺癌早期发现意识不足,约2/3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因此治愈率低,死亡率高。据统计,IA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达90%,而IV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仅有不到10%。因此,早期发现肺癌是提高患者生存的重中之重。

如何发现早期肺癌?

定期进行肺癌筛查,发现早期肺癌,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为什么说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筛查的重要工具?

过去几十年,胸部X线检查(胸片)是疾病初筛的首选检查方式。但胸部X线检查很难发现早期肺癌,并未降低肺癌病死率,癌症筛查研究报告已经证明了“采用胸片进行肺癌筛查无效”的结论,故目前不推荐X线胸片作为肺癌筛查工具。

胸部常规螺旋CT的优点是影像重叠少,密度分辨率高,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远远高于胸片,是早期发现肺部病变的重要手段,但CT的辐射剂量相对较高,为X线平片的10-100倍,不适于做筛查。

低剂量螺旋CT,是指在不影响成像精度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扫描参数,改变管电流、管电压和螺距等来减低辐射剂量。低剂量胸螺旋CT的辐射剂量仅为常规CT26%,大大降低了受检者的受辐射剂量。5mm以上结节的发现率等同于普通CT检查。采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既满足了图像的诊断要求,又降低X线辐射剂量,非常适合健康人群肺结节的筛查。

肺癌检出率比拼:低剂量螺旋CT是普通胸片的10

筛查的目的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关键是降低病死率。国际早期肺癌行动项目(I-ELCAP)和美国全国癌症筛查试验的随机对照研究(NLST)表明,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术后病理诊断为Ⅰ期的达90%。而临床诊断四期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不到10%。如将低剂量螺旋CT筛查与普通X线检查相对照,则前者肺癌检出率是后者的10倍,病死率进一步降低了20.3%NLST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作为肺癌筛查方法优于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的筛查,在美国每年可能避免18000人死于肺癌。相信在中国,低剂量螺旋CT检查也将会使大众获益。

哪些人需要做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呢?

国际肺癌筛查指南指出,低剂量螺旋CT应该运用于高危人群。

2015年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发布的“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建议中将高危人群定义为:

1)年龄50-75岁;

2)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

①吸烟≥20/年,其中也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 年者;

②被动吸烟者;

③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④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⑤有COPD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非高危人群的年轻肺癌患者,因此,低剂量螺旋CT的普适人群还应当进行更多研究加以确定。

临床工作中往往会建议40岁以上、长期在中国北方居住的人群行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的检查,作为基线,并根据CT发现及患者的生活习惯,推荐下次筛查时间。


分享到: